上次有長輩對「非線性敘事文本」提問,令我感到興味十足。只可惜現場交流時間太短,我趁著前幾天到宜蘭遊玩的旅程中,簡單把想到的隻字片語,記錄下來,藉此小小分享一下。
 
當長輩提到非線性敘事文本時,我第一個想到的,是類似須文蔚教授等人的「數位文學」,或者像 Mark Amerika 的 、Heath Bunting 的 <_readme>、Olia Lialina 的 、Barcey Steinke 的 、Shelley Jackson 的 等等Non-Linear Narrative. 或者在戲劇、電影上的表現。它們的共通性,主要是透過 “Selection” 與 “Branding Structure” 等因子,來達到 “Interaction” 的效果。不過,這些以 HyperText 或者 HyperMedia 為主要科技的模式,可能在廿一世紀的當代,需要有更多變化的風貌與可能性。所以我一直在腦中盤旋的,可能有下列諸種途徑:
 
(1) 「意念控制」模式。主要透過腦波與眼動來改變文本結構。或者再加上其他生理資訊 (例如血壓、心跳、呼吸、皮膚溼度) 等等。
(2) 「情感運算」模式。主要透過情感線索 (Affective Clues) 作為改變文本結構的因素。
(3) 「肢體互動」模式。相較於前兩種,這種方式比較常見,比較像是互動藝術或者互動遊戲設計。
(4) 善用 Web2.0 甚至 Cloud Computing 的分散式模式,形成特殊的文本結構。
 
這些念頭,在我心中盤旋已久。我在 DAC 剛閉幕的個展「意念 誌」(Mind Log),其實就曾企圖實現這些想法,以「數位數覺詩」的形式來踏出第一步。不過老實說,最後的表現方式,和我預期的有相當大的差異。究其原因,其間涉及的技術,在突破時實在仍具困境。但也正因為如此,我對它的更感好奇與興趣,覺得是令人興奮的研究與創作方向。很開心剛好長輩提問,所以一股腦兒喃喃囈語,實在是叨擾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o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