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以前寫管理領域呸頗,reviewer 很重視抽樣的代表性,所以經常要用到分層抽樣等等,問卷很難發。甚至一篇只反應區域性情況的論文,往住必須擴充為全球性或跨國比較才能被接受。這些問題,好像在教育領域比較不常發生。請問就學術研究基本面而言,這主要是基於什麼樣差異性所形成的研究方法不同?

還有,管理論文總是要先發展一個 Research Model, 才能就形成的 Hypothesis 做 Survey. 但在教育論文進行實驗法時,有時只需列出 Research Questions 去驗證,並不須發展自己的 Model. 請問這之間的差別是基於什麼?

我在寫工程、藝術、教育、管理領域的呸頗時,Reviewer 期待的論文架構實在有很大差異。觀察其間差異是很有趣的事,但在自己撰寫時,也常是莫大困惑。

我想,呸頗的遊戲規則,在於「互相說服」的過程。因為,科學的目的,在於「解釋現象」。而各領域的說服準則,有不同的切入角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oong 的頭像
    koong

    koong的部落格

    ko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